电影《水门桥》讲述的是志愿军炸毁水门桥的故事,情节既精彩又充满悲壮。
可实际上,历史上的水门桥战役要惨烈得多。
如今我们根本无法想象那场战斗的惨烈程度。
今天咱们就来通过沙盘复原一下水门桥之战。
本文是长津湖之战的第九章,想了解之前内容的朋友可以滑到文章末尾的合集部分查看。
01
水门桥经历了三次轰炸,第一次是在12月1号,由20军60师180团的炸桥小分队实施。
美军很快用木板进行了修复,接着就进行第二次轰炸。
12月4号,炸桥小组再次出击,敌人又一次进行了修复。
炸桥小分队经过两轮行动,早已失去了战斗力。
没事,咱们再来一发。
12月6号,20军58师172团2营,组建敢死队,炸掉了水门桥。
每一次炸桥,都是一次拼死一搏的行动,这里可是敌人的重重防线。
12月7号,陆战一师全员撤退到了古土。
很快就要过水门桥了,他们又在古土的机场,成功将这两天的几百名伤员运走了。
和下碣隅里一样,我们也只能干着急。
同一天,4套车辙桥组件通过8架C119大型运输机被空投到了古土里附近。
陆战一师在修桥的同时,不停地考虑着撤退殿后该由谁来负责。就在这时,一队冤大头送上门来,美7师31团2营接到了支援的命令。
就这样,陆1团开始沿途开展清理工作,同时五老里也向真兴里增派了兵力。
真兴里向黄草岭增派了支援。
7号晚上,水门桥附近的我军阵地,陷入了夹击的境地。
这里面有个特别有争议的焦点,那就是极为关键的1081高地。
这地方的战略地位,咱们之前聊过,隐蔽在这片区域的就是 20 军 60 师 180 团。
有一种说法认为这儿是水门桥战斗中损失最惨的阵地;但也有人说,这里没打过仗,因为冰雕连就在这。
不过根据资料显示,1081高地在7号到8号之间确实经历过一场从火力交锋到白刃相接的激烈争夺战。
虽然战斗的具体情况颇有争议,但取得的结果大致相同,200名美军成功夺取了500多名志愿军坚守的1081高地。
从这个战果来看,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:
也就是说,我军肯定大部分都被困在那片冰天雪地下了。
少数身体素质好的,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,必定会展开难以置信的反击。
02
12月9日,陆战一师将水门桥改造成了一座钢铁大桥。
他们心里发慌,再次走上了逃亡的路。在这条狭窄的山道上,如果钢铁洪流被阻断,稍微有点重火力,那真是一颗炸弹下去,连根都不剩。
让他们感到惊讶的是,在水门桥的那条路上居然一个埋伏都没有碰到。
原因在于,20军58师172团2营被冻死在了水门桥南边的高地上。
此时我军追击的力量,只有26军还能打,但火力与敌人相比,差距可真大。
另一支封锁的队伍,89师,在这个月初,成功突破了美军第3师的防线,已经在草芳岭的烟台峰一带埋伏了好几天。
他们也面临着一直困扰9兵团的主要问题,保暖、伙食和补给。
长津湖战场的友军,有时还能捡个冻土豆,89师可是彻底断粮好几天了。
而且在和美军3师17团交战时,子弹也差不多打光了。
虽然如此,当美军的车队到达阵地前时,89师仍然采取了果断的拦截措施,而此时的陆战一师只想着如何逃命。
这几天在那炼狱般的战场上,他们真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强悍,根本不想再停留战斗。
陆战一师,从老土里走出来,过了水门桥,经过真兴里,终于彻底钻出山口,他们从9号开始,整整花了77个小时。
12月11号中午,美军全部主力撤回到烟台峰以南,这样一来,志愿军的追歼行动基本上就结束了。
12号,陆战一师在美军第三师的支援下,成功突破包围,快速撤退到五老里。
12月24号,志愿军将美国军队彻底驱逐出兴南港。
这天正好是麦克阿瑟圣诞反攻的最后一天,咱们实现了他的愿望,回去过个愉快的圣诞。
这一场战斗,陆战一师创下了最惨痛的记录,战斗中减员达到6418人,非战斗减员也有7313人。
我军的损失更为惨重。
9兵团战斗损失超过19000人,非战斗减员则超过29000人。
03
关于战损这一块,长津湖战役的中美双方记录差异大,其实主要是因为第9兵团放走了不少俘虏。
在总攻开始的那会儿,基本上就是一边拉着往回撤,一边又放着往外走,主要原因嘛,咱们之前也说过了,不再多说。
这么一看,长津湖战役中,有相当多的美军,咱不能单纯用人数来算,更应该像算飞机那样,按人次来算。
9 兵团 1950 年 10 月进入朝鲜,1952 年 9 月回国。
在鸭绿江边,宋时轮司令员让司机停了车,望着长津湖的方向,静静地凝视了很久。他脱下帽子,深深地鞠了个躬,愣在那里,久久没有站起。
当他缓缓抬起头时,警卫员看到,那位铁血将军的脸庞已被泪水浸湿。